时下,榆中县龙泉乡武家庄村育苗大棚内,一个个育苗穴盘摆放整齐,一株株辣椒苗整齐排列、绿意盎然。工人分工明确,有的搅拌基质、有的点籽、有的盖土装穴盘、有的浇水灌溉……今年以来,榆中县在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中,瞄定“农业大县”向“农业强县”转变,深入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按照乡村振兴“二十字”方针总要求,聚焦“八个美丽”,做好“四篇文章”,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全力打造具有榆中特色的乡村振兴综合体。
“今年,我们围绕和美乡村3条廊道建设布局规划,谋划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,用5年时间,分批打造,覆盖105个发展类村庄。”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贵军告诉记者,聚焦“村美院净乡风好、业兴民富集体强”的目标,依托村庄原有自然风光、人文底蕴、特色产业等,榆中县整合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,重点打造南部生态旅游廊道、中部川源河谷廊道、北部旱作片区廊道等3条和美乡村廊道,“以廊促带”做足“农”字文章,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。
今年以来,榆中县围绕中部川塬河谷、南部生态旅游、北部旱区“三条和美乡村廊道”,按照“先川后山、先易后难”原则,因地制宜谋划了“清韵蔬乡”“肃马官滩”“醉美马坡”“秀美兴隆”“百合花园”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,利用5年时间分批打造105个发展类村庄,“盆景”串“风景”新利luck官网,打造“美丽廊道”。成立两个和美乡村廊道建设指挥部专抓专推,确保将先行“中部河谷”“秀美兴隆”2条示范带打造成为可跟可学、可推广可借鉴的试点模式。
连日来,在榆中县高崖镇、龙泉乡多个村,马铃薯耕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,开垄、覆膜、播种、施肥,一派繁忙景象。
据了解,这两年,榆中县全力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,建立北繁南种种薯生产基地,在多个乡镇积极推进绿色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连片种植基地建设。充分利用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各类要素向县域集聚有利机遇,着眼富民强村,加力开拓高原夏菜产业“前展后延强中间全产业链发展”4.0版本,加快构建“3+2+N”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。启动实施中国·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,对接航天育种项目落地实施。支持乡镇创建“一乡一基地、一镇一园区”,加速建设4000亩设施农业产业园、2个万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、5000亩生态当归种植基地、4个马铃薯千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、20万头生猪循环农业园等农业重点项目,升级打造和平冯湾千亩都市农业产业园,高效推进甘肃榆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,全力打造中部川塬河谷高原夏菜、南部二阴山区生态农业、北部山区旱作农业“三条产业带”,加快实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,打造“美丽产业”。
初夏时分,走进河湾村五社安玉香家的庭院里,一树梨花正在盛开,去年夏天修葺一新的房屋更显得宁静安逸。“现在家里有了上下水,庄子周围的路也修好了。”安玉香一边说一边高兴地带着记者参观她家二楼平台的亭子,“这是省政协请专业设计公司规划的,站在这里可以看见马衔山的风景!”
榆中县抢抓省政协包抓推进机遇,推动“生态景点+康养旅游+特色农业+田园艺术”等多元素融合发展,全力打造马坡乡河湾村和美乡村全省标杆,逐步实现“抓河湾、促马坡、带全县”的和美乡村创建格局,积极打造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共融的“美丽田园”。聚焦村庄美、产业兴、治理好、乡风和、百姓富、集体强,突出“一村一景一韵一特”,制定印发了《榆中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方案》,同时逐村制定村级实施方案,清单式、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。投资4865万元的121个子项目已完工40个,正在建设81个。
为进一步擦亮人居环境底色,提升农村颜值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连日来,榆中县新营镇红土坡村组织开展“村村万树·绿满乡村”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。
据了解,今年以来,榆中县深入开展农村“五治”行动,以“3331”“村村万树”“三边三线打擂台”三大行动为抓手,全县域整治农村环境,“内外兼修”打造美丽乡村。投资1.8亿元,建成并试运行宛川河金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,覆盖“中部河谷”“生态创新”2个示范带3个乡镇16个行政村。累计发动群众参与3.4万人次,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749吨,畜禽废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52吨,整治农村“十四乱”4629处。做到应绿尽绿、科学植绿,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取得新进展、见到新成效,已栽植树木46.9万株,完成绿化带灌木4500平方米,花草类4.6万平方米。
在乡村治理中,榆中县聚焦“五治一体”,着力构建党建引领“田字型”基层治理体系。坚持“共治”为本,全面开展“细胞、头雁、先锋、强基”四项工程,在50个试点村创新推行村集体经济“1+1+N”模式,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乡村发展能力。坚持“自治”为基,扎实推进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工作,助力和美乡村建设。坚持“法治”为锚,加快创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榆中样板,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等30场次,为247个村(社区)发放“法律明白人”公示牌新利luck官网,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710起,调处成功3704起,调解率100%,调解成功率99%。坚持“德治”为先,以“十破十立·移风易俗”推进十大行动建设文明乡风为抓手,持续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坚持“善治”有为,创新“大数据+网格化+群众路线”协同治理机制,重新划分治理网格1989个,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